找到相关内容194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徐恒志:‘三无漏学’略讲

    别解脱。依戒修持,可使身口等恶业各别获得解脱。  5.优婆塞戒经所说的在家菩萨六重二十八轻;通于在家出家的大乘菩萨——如梵网经菩萨本所说的十重四十八轻及瑜伽菩萨本所说的三聚净戒等。  2....符合大乘佛法精神的。  4.遮:在平时一般情况下,必须‘遮护’,不使违戒。  上述开、遮、持、犯必须很好学习,才能保证的顺利贯彻。  (二)什么叫定学  定,梵语叫三昧,或称禅那、禅定。禅那译为静虑...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4842864.html
  • 中国佛教

    郭扎、夏鲁等派。本教虽为西藏原有宗教,但在后弘期中渐与佛教融合,其中一部分也成为佛教的一个派别。 藏传佛教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各派对大乘菩萨及密宗根本等也都通行。但在后弘期中如噶举及萨迦两大...保持印度传统,但但有自己的特点:①出家僧徒自道安以后一律以“释”为姓;②僧徒必须素食;③不行乞食,安居寺中修行,生活由寺供养;后来禅宗提倡农、禅兼修、僧人可务农自养;④僧人受菩萨,唐代已有烧身供养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3143528.html
  • 佛教普及知识

    及具足戒(比丘具足戒有250条,比丘俗称和尚。比丘尼具足戒有340条,比丘尼俗称尼姑)。二、摄善法戒,一切诸善悉皆修行。通常讲有十善戒。三、摄众生,即大乘菩萨,以大悲心为其根本。   佛教的宗旨...缅甸等国家,属于小乘佛教。大乘菩萨道,小乘专修解脱道。   佛陀简称[佛],即自已觉悟并使他人觉悟,达到圆觉,[智慧和功行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末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众生都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346978.html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事师之道

    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让众生契入实性。戒律也是如此。如五戒中有戒杀。但在大乘菩萨中为利益众生是可以开遮的。"在佛成道的最初五年中是没有戒律的.因为初期的佛弟子们根器特别深厚,往往听到...自学要想获得解脱是不可能的。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不得师承无从下手。在事师之道上,现今佛教的三大体系南传佛教.藏传.汉传佛教,持有不同的观点。在南传中传统上一般是"以法为师"。在汉传大乘佛教中特别注重...

    宏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2949377.html
  • 日本佛教简史

    访天台山,从道邃、行满受天台法脉,道邃并授予大乘菩萨。他还向牛头宗翛然问禅。在等待归航的一个月期间,随顺晓学密法,并接受灌顶。总计留唐八个月,在延历二十四年归国。  空海则展转到了长安,后访寺择师,...自是不一。  最澄归国后,呈请天台法华宗独立,在平城天皇大同元年(八○六)获准,这是天台宗正式开宗的一年。天台法华宗在理论方面以《法华经》为根本,并配合禅、密及大乘,四宗融和是其特色。最澄主张显密一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149856.html
  • 佛教的分支和教义

    足戒(比丘具足戒有250条,比丘俗称和尚。比丘尼具足戒有340条,比丘尼俗称尼姑)。二、摄善法戒,一切诸善悉皆修行。通常讲有十善戒。三、摄众生,即大乘菩萨,以大悲心为其根本。   佛教的宗旨在于解脱...缅甸等国家,属于小乘佛教。大乘菩萨道,小乘专修解脱道。   佛陀简称[佛],即自已觉悟并使他人觉悟,达到圆觉,[智慧和功行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末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众生都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550280.html
  • 道次第之四力忏悔与汉地之三类忏法的比较研究

    方法,道次第的四力忏悔是没有这一条的。由此足见戒罪的消灭是不一定要依照小乘的作法忏。(作法忏虽为南传国家和汉地共有,但其源于印度,并且至今强调。而在汉地虽仍有沿袭,但在大乘菩萨中并不强调戒罪的消灭非...后,身心就会清净舒适,不再有烦恼,不再有罪恶感,於是,过去所造的恶业便消除了。   《梵纲》菩萨四十八轻中第四十一条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若到礼...

    道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250605.html
  • 论百丈清规的僧团伦理思想及其特色

    814)别创禅律,号称《百丈清规》。(1)百丈清规的创制,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从东晋道安编定僧尼轨范到南山道宣以《四分》会通大乘,从中土对菩萨戒法的青睐到天台、禅宗以心持、无相戒法的持理念,...戒律的要求而言,是革故鼎新,而对中土佛教青睐大乘菩萨、重在内心、倡无相戒法、以乘摄戒、摄戒归律持风尚而言,又是承先启後。  其二,将“行普请法”、“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劳作伦理观念贯穿于清规中,...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951031.html
  • 比睿山中千年灯

    到唐朝留学以穷究宗旨的愿望。 于是他在804年,搭乘遣唐使船到唐,同行者还有空海(774-835年)。他从道邃、行满受天台教义,805年并由道邃授大乘菩萨。最澄后来又从天台山翛然受牛头禅,归国前夕在...大乘戒坛只有奈良东大寺才有的情形,乃上表请建大乘圆顿戒坛,却遭僧纲与南都诸大德反对;直至他示寂后一星期,才获准在比睿山设立大乘戒坛。第二年,圆仁在此戒坛首次向比睿山僧众授菩萨,从此天台宗僧可以不必下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552936.html
  • 佛教渊源

    本教虽为西藏原有宗教,但在后弘期中渐与佛教融合,其中一部分也成为佛教的一个派别。   藏传佛教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各派对大乘菩萨及密宗根本等也都通行。但在后弘期中如噶举及萨迦两大派创宗传法者大多...保持印度传统,但但有自己的特点:①出家僧徒自道安以后一律以“释”为姓;②僧徒必须素食;③不行乞食,安居寺中修行,生活由寺供养;后来禅宗提倡农、禅兼修、僧人可务农自养;④僧人受菩萨,唐代已有烧身供养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3954338.html